喝茶,或稱作品茗,一聽名字,就覺得是上世紀的產物。如果是喝中國茶,整個畫面立時更老派,更土氣。腦海想起舊式茶樓中,銀絲白髮的老人家用三指扣住茶盅,一提一倒,墨汁般的茶傾瀉而下。換一下,拿起茶杯享受淡淡茶香,呷一口,茶韻糾結在舌頭上,甘醇悠長。
喝茶真的如此?喝中國茶真的是老派的代名詞?
喝茶也可以很潮!
研究北京之旅的行程時,無意間在旅遊書中發現紫雲軒這家新派中菜廳,在同一頁的小角落,更發現同一集團在北京近郊開設了一家茶室,紫雲軒茶事。在北京,上茶館品茗是很普遍的事,在香港卻不曾試過。看了介紹,有著花心思的設計,環境和裝潢更是打破傳統。心中默念,縱然遠,縱然要轉三四次地鐵,也鐵定要喝這口茶。
午餐後便踏上征途,轉了三次地鐵,出了地鐵站,再迷路,再問途人,再走了不知多少錯路,才看到路牌指引著紫雲軒茶事就在不遠處。走到大門口,半個人都沒有,只有一個大招牌和幾面高牆,究竟甚麼葫蘆賣甚麼藥?
帶著懷疑的穿過迷宮入口般的高牆,終於看到寫著「紫雲軒茶事」的牆壁,才放下心頭大石。再走過一面牆,眼前豁然開朗,原來高牆包圍著像一片足球場般的空地,空地中間有著一家像神殿又像廟宇的建築物,心中納罕:「那家就是茶館?」快走過去,推門,又是另個驚喜。超寬敞的大廳只有著五六桌,其中一桌有如哈利波特學院飯堂的長桌般,足可容納二三十人。另一桌有如中國古代宮庭軟床般,兩人幾乎可平躺在床上喝茶。西打則挑了一張有如半臥沙發連桌的座位。靠着軟褥,,還有連帶下來的疲累,真有睡覺的衝動。
翻了一下餐牌,茶的種類多不勝數,自己對茶認識不多,就點了蜂蜜玫瑰菊茶和冰茉莉花茶。
茶還沒到,便先送來黑漆漆的茶壼還有小火爐,置於桌旁燒水,水好了,一身道士打扮的侍者便過來細心泡茶。茶泡好,便盛在小玻璃壼中讓我們慢慢倒來喝。蜂蜜也置於一旁,可隨意加到茶中,舀蜂蜜不是勺子也不是木棒,卻是一根長蘆葦,具玩味又可愛。店家也棄用茶杯,改以小湯碗盛茶,有點像古代英雄豪傑的意味。還沒說,茶壼,蜂蜜瓶還有茶碗,全以玫瑰花瓣配襯,送上來的一刻,美到讓人目眩。誰說喝茶一定是老派?
再來是冰茉莉花茶,還以為只是一杯普通加了冰的茶,想不到以大托盤盛着碎冰,插上綠意盎意的植物,中間再置好一碗茉莉花茶,如此的心思和擺盤,應該是味道以外的享受吧!一碗茶,也可以幻化成這種像藝術品的擺設,單是看,就讓人心矌神怡。
總計:RMB300
坦白說,雖然花了超過一小時才找到紫雲軒茶事,但從踏入茶館的第一秒,就知道之前的努力,全都是值得的。在那張半臥的沙發上忍不住小睡了一下,醒過來,還是不想走。最後,賴到幾乎入黑,賴到快吃晚飯,才願意撐直腰,離開這家像夢境般的茶館。
先不說那片像足球場大的土地和茶館內的裝潢,單是把每碗茶都視為藝術品的心思,己教人敬仰。如果香港有一家如此的店,會是怎個模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