恭王府花園內的亭臺四散在園內,部份以長廊連接,在白雪紛飛的嚴冬,也可在園中散步。只是總覺得遊廊未免太直,池也方得可以。
澄懷擷秀,擠滿了人,也排了長龍。恭親王後裔愛新覺羅毓嶦對2002年政府的修繕工程很滿意,親筆題了「澄懷擷秀」四個大字,現已製成匾額懸掛在正房明間前簷,又排滿入去看的人龍。
這四隻年代久遠的石獅,導遊對我們為它們拍照表現不以為然。他問我們為什麼不去拍新造的石獅,卻去拍這幾隻又殘又爛的石獅?告訴他,上億人千里迢迢飛去埃及,也只想看五千年前的石雕,中國人別看扁舊東西!
從機場出來,就先到王府井自費吃晚飯,可惜只有1小時。
烤鴨,南宋吳自牧著的《夢梁鑤》中,已有灸鴨的記載,它說鴨是放在火上烤的。至元朝時,有了「燒鴨子」一詞,到了明朝,南京首先興起用燜爐燒鴨,叫「金陵片皮鴨」。後來明成祖將首都由南京遷至北京,將燒鴨的方法...
北京西北郊區的泉水豐富,風景秀麗,遼金時期金人已經在此建立了名為「八大水院」的八處離宮。當日金人已經挖土造湖。
明朝時,由於西北的蒙古常來犯,所以明朝皇室没有在北京西郊修建皇家園林。
清...
元朝時,蒙古人定都北京。北京水源缺乏,他們就挖了很多水井,蒙古語叫水井做衚衕,人們就聚居在水井附近。由於沒有城市規劃,但住的人越越來越多,就成了現在彎彎曲曲,可以左穿右插的胡同。
我們在一間四合院內午飯。這四合院是普通民居,只有一個天井。
進入四合院,就感到他們的生活很悠閒,也很有生活情趣。
在景山頂,全城景色,盡收眼底。
在景山頂,本來全城景色,盡收眼底。可惜天公不做美!
久違了的紫禁城!
我們從北門進,南門出,在乾清門處,向西參觀養心殿(養心殿住過從雍正到溥儀8個皇帝),再回到中路繼續參觀。只是,我們在下午2:35才進入,下午4:39就離開,太匆匆!
故宮博物院真係好大,好大,好大!
故宮博物院,行到腳軟!
第三天晨早,我們上長城,做好漢嘛!
居庸關長城嘅好漢,真係好難做!
北京玉雕展第三天午餐在十三陵側
第三天下四時,到什剎海酒吧街。什剎海原稱積水潭,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北部,後來這兒曾經寺廟林立,有「九庵一廟」的叫法,所以又名為什剎海。
我們來到的時候,正下着雨。
第三天晚飯
第四天上午11:00到前門大街和大栅欄。前門大街整條街的感覺很乾淨、整齊也很假,沒有幾家店舖營業,好似進入古裝街佈景,它還未有生命!大柵欄在前門大街的西邊。這條五百年北京老商業街比前門大街更...
第四天的午飯有驚喜!
恭王府就在什剎海的西南角、後海和北海的連接線...
恭王府花園又名萃錦園。導遊說是和珅建的,但看香港公開大學神州行的說法,是恭親王奕昕建的。
花園以山字形假山圍繞,也是分左、中、右三路,由於太着意三路,園內缺乏曲折變化,少有移步換景。
E在擠迫的園中與一北方大嬸對頭相遇,她不甘心大嬸不肯互相側身而過,仗著身材粗壯要撞開她,她不甘示弱,用47公斤的身軀頂住,兩人貼著半邊身走了十多步!最後E放棄了!唉!鬥牛咩!
梗係啦,人哋D力,...
期待已久的清真晚飯
這天明明是天陰,四周都被灰濛濛的塵霧籠罩著,一直沒甚麼陽光,我們沒有戴帽子,結果卻給曬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