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了第一天的吃和睡的行程後,第二天還是吃吃吃。這次換一下風景,變成久未造訪的西門町。
西門町,幾乎成為台北的代名詞。偶爾和朋輩同事間偶爾閒聊到台北的旅行佚事,隨口問道:「在台北去了甚麼地方?」每人總會提到西門町這名字。如果說西門町有如香港的太平山和天壇大佛,是必到景點,我認為地位有過之而無不及。香港朋友去台北玩,不論是第一次,還是第十次,還是會到西門町走走逛逛,留下幾條腳毛才安心。
早陣子,跟女友談起她之前兩次的台北之旅,問她逛過甚麼地方?第一句答案就是:「西門町!」再細問:「沒有逛誠品嗎?」「有,西門町的誠品。」非常可愛的答案。
這次特意為女友安排的台北之旅,出發前便問了她有甚麼景點或餐廳必去?她每次都笑着回答:「香港的路我也不熟,更何況台北,都交給你決定吧!」直至某天,她突然大叫:「有家餐廳我想去,之前吃過,很想回味。」
我心中已經狐疑:「哪家餐廳這麼有水準?」答案竟是:「西門町的蛋蛋屋。」
就這樣,在第二天在阜杭吃過早午餐後便從善導寺站直向西門町站進發!
從西門町捷運站6號出口走到地面,抬頭望了幾眼,看到蛋蛋就在不遠處。走到店面,報上人數便給引領到二樓的用餐區。坐好,第一個感覺好像香港風月堂或ucc,除了也是主打和洋風食物,就連裝潢也是高雅中滲出一點懶洋洋的感覺,特別適合幾個女生聊天用餐。
點菜的責任當然留給女友,翻著餐牌的她一直不住碎碎念,哪個才是當年吃過的美味。我笑著心想,究竟當年是甚麼原因驅使她走進這家蛋包飯專門店舖?是旅遊書裏像分類廣告的一小格介紹嗎?還是像碰運氣的,走累了,隨便挑一家店?這時妳終於找回當年的美味,挑好菜,我提議配上套餐和多加一份雞翼,妳欣然說好。
先送了沙律和粟米湯上來,沙律的蔬菜有點零碎,就連鋪在頂層的蟹柳也疏疏落落,賣相絕不能稱得上吸引。入醬汁帶酸,整體感覺也尚算清新,不過,吃了兩口也忍不住放棄了。粟米湯也不見有特色,就是那種stereotype的味道。
再來的雞翼,忘了名子,但已被我與女友戲稱為「怪味雞翼」。炸香的雞翼雖還算皮香肉滑,但味道真的怪到透徹,不鹹,不甜,微辣,又隱隱滲出一點酸味,難道雞翼也要五味紛陳嗎?
主菜終於要來了,吉列豬排蛋包飯,豬排質素當然不能跟吉列豬排專門店相比,但作為和洋食餐廳,這塊還不致皮肉分離的炸豬排,已算合格有餘。咬下去,面衣薄脆酥香,豬排細嚼間還帶點肉汁。另一邊廂,蛋包飯賣相不錯,微皺的蛋皮嫩滑可口,帶點不熟的感覺更突出蛋香。蛋皮包的是茄汁飯,充滿日式風味。茄汁飯用上珍珠米,軟糯帶彈性,只嫌茄汁味有點進退失據,濃郁一點的話,定必更可口。
看笑咪咪的妳一口接一口地吃蛋包飯,心中又泛起一串迷思。我想,難道就是這道說不上精彩的蛋包飯讓妳一直魂牽夢縈,隔了兩年再訪台北,也要重拾這種味道。再細想,或許,這個味道牽扯的不止舌頭,還牢牢的綁住當時的回憶。
相信,那是一段單純的美好時光。不用出發前幾天,像交帶身後事一樣,把處理中的工作分給同事。背上背包,跳上飛機,轉個身便在西門町遊走。白天,在大街小巷中亂闖亂逛,忽爾,衝進路旁的小商店,訕笑那些似真非真的布偶和玩具。不然餓了,捧著熱呼呼的阿宗麵線就在路邊解決,一嘗台北的地道口味。夜幕低垂,西門町卻越夜越旺。路邊的小攤檔紛紛搶佔最有利位置,走過一檔又一檔,妳用圓碌碌的眼珠看着每個攤檔的美食,心中在躊躇吃哪種才好,記得你說過:「在台北掃街,是最美好的回憶。」吃過逛夠,便窩在西門町誠品搜羅心儀的讀物。種種,都是妳私有的回憶。
蛋包飯沒有吃完,不知是之前的阜杭讓妳有點飽,還是蛋蛋屋有點退步。或許,回憶的味道才是最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