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要趕早車往金山的朱銘美術館,今天也起了個大早,朝著華山市場出發, 要一吃著名的阜杭豆漿。
好喝的咸豆漿和烤餅,香港早就沒有,連發源地上海也買少見少;難得,在台灣仍多;數年前在台中偶然走進一家質素很高的永和,令人印象難忘。難得一家名店就在居住的民宿附近,當然要去了!
七時半到達阜杭,以為自己很早 - 豈料,在櫃檯前已經出現長長的人龍,起碼要輪十個人;以為很快,可是台灣人比較悠閒,也愛聊聊天的,等了半小時才到我們 - 幸好今早剛好比原定早了半小時出發.....真好運

終於等到我們了!我們一口氣地,要了咸豆漿、甜豆漿、咸燒餅夾油條和蛋餅;台灣的咸豆漿豆花都較多,質感比較濃厚,許是因為他們豆漿的質感較濃所致 - 那甜豆漿濃香樸鼻,豆香的餘韻在嘴巴裏久久不散;新鮮豆漿就是與別不同,阜杭雖然每天只開門做5小時生意,我想準備時間也不少。
咸烤餅包油條也很精彩 - 烤餅是貼著炭火爐烙出來的,這是我媽小時候在上海見到店家用的烙餅方法,在上海也近乎絕跡;不過,讓五十多年前的移民帶到台灣後,這種傳統飲食文化卻更完整地保留下來。烙出來的烤餅不油不焦,卻夠酥軟;中間帶點豬油香,夾上炸得香脆的油條一起吃,實在精彩!
蛋餅也不錯,薄薄的一層餅加蛋煎;台灣的蛋本身的蛋味已夠大陸蛋濃烈,加上以餅做襯托,蛋香也就更濃更突出!
這頓早飯,教人吃得滿足高興;搓著肚皮走之際,驚覺排隊的人龍比一小時前多了一倍!!吁!幸好起了個大早!